0%
2020.03.12

追思偉人 民德歸厚

  今天是國父 孫中山先生逝世95週年紀念,現在雖然有國父紀念館、鈔票上有國父頭像,以「中山」為名的建物、學校、地名仍遍布台灣各地,但對年輕世代來說,國父是何許人也?其「推翻滿清腐敗專制政權,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」之偉大功勳,因長期以來的教育變革,大概也沒有多少人知悉;也就是因為缺乏對先烈先賢的認知與崇敬,才導致社會道德倫常不斷向下沈淪。
  追憶國父一生,自幼即有獨立思考、理性判斷的學習能力,一方面接受過傳統私塾教育,另方面赴英、美等國留學,受中、西方教育啟迪,使國父擁有宏觀開闊的視野。滿清末年,國父因目睹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與滿清統治的腐敗,為解決中國遭受欺凌的苦難,革除積弊陋習,遂發願革命以救國救民,雖歷經十次失敗,但仍秉持堅忍的毅力,終使武昌起義成功,肇建民國。
  國父一甲子轟轟烈烈的人生,為國家不計辛勞奉獻四十年,只為求國家穩定發展與人民安全福祉,他偉大的愛國情操,與悲天憫人的胸懷,深值後人學習與效法。于右任悼國父逝世之輓聯書道:「綜四十年胼手胝足之工,直是為生民立命,為天地立心,歷程中揖讓征誅,舉同塵土;流九萬里志士勞民之淚,始知其來也有因,其生也有自,瞑目後精神肝膽,猶照人寰。」最為貼切。
  國父是現今兩岸共同尊崇的偉人,中華民國尊為「國父」,中共尊為「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」。在國民黨居國會弱勢的情況下,台灣社會「向孫中山先生鞠躬致敬的日子」還剩下多少呢?國父彌留之際,提到國事的遺言是「革命尚未成功,同志仍須努力!」。軍校校友承襲黃埔血脈,務須義無反顧、繼志承烈,為中國國民黨及中華民國的未來竭盡一己之力,大家加油。

TOP
INSG FB 首頁
chrome.storage.local.get(["openTimes", "rateClicked"], (function(t)